借助文本语言,展现读写结合,领略自然之美
时间:2021/5/26 20:41:36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2936次
5月26日,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全体老师齐聚阶梯教室,认真聆听了马然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火烧云》。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丰富、有趣,能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教学开始,马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词典中事实性解释与文学语言中生动、形象描述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发现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各自独具特色的美。火烧云的事实性解释的美是简洁、清晰,文学语言中描写的火烧云则是形象之美,生动之美,二者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接下来,以学生原生语言为发展起点,通过展示一位同学描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体会孩子们写事物颜色。然后让学生体会作家萧红对于颜色的敏锐度超乎常人,这是这一篇经典作品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教学重点,将作家萧红所写到的颜色进行分类学习,如红彤彤、金灿灿这一类词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一类词语叫比喻色,通常是描绘一种植物或水果的颜色;而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则是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希望经过这样目标明确的引导,像珍珠白、柠檬黄、苹果绿、西瓜红、象牙白等色彩丰富的比喻色应运而生。这种高级词语的积累过程可以变得简单、自然、流畅。
最后引导学生把事物的形状变化过程写出来。首先出示了一位孩子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然后再出示作家萧红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二者放在一起对比,学生立马就能看出作家萧红在描写火烧云形状的时候把形状变化的过程也呈现了出来,而且是千变万化,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课后老师们就本节课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家认为,本节课马然老师抓住“奇”字,想象情景之美,抓住“多”字,领略色彩之美,抓住“变”字,深悟情感之美,抓住“读”字,领略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