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教学中利用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1/5/4 17:19:49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4067次
语篇教学中利用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
——城西分校英语组“有效课堂教学”第12周活动
语篇教学是展示学生思维能水平的最佳平台。在语篇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1年4月27日,张萍老师在六(3)班进行了《Unit 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教学,在语篇教学时,注意在语篇教学中利用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英语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张校长也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预测型问题,发散思维,引发阅读期待
预测型问题旨在利用标题和插图,引导学生解读标题、观察图片,并通过问题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和阅读期待。
教师没有直接抛出问题,而是将提问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标题、图片中挖掘信息并提问。开放式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旧知,引发了学生对语篇内容的高度关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提出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提问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和整合问题,这是构建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展开个性化思考,让阅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二、追问型问题,推进思维的深刻性
追问型问题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自己陈述或提问的基础上,或者在学生陈述或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出的问题,旨在推动学习活动有序、深入、高效地展开。张萍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断提出问题,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深入语篇。此外,表格地填写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提问,梳理语篇框架,从而攻克重难点,实现语言地流畅输出。
这种根据知识内外部联系设计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指向学生思维深处,能深化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推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细节型问题,推进思维的全面性
细节型问题是在学生整体初步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教师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信息而设计的一些问题,一般聚焦在具体词句上。这些语篇细节正好给了学生推理探究的空间。
这种细节型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具体词句,使学生真正与语篇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将语篇内容与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了思维的的广度。
四、综合型问题,培养聚合性思维
综合型问题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语篇阅读后,对语篇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或对语篇事物给予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判断。此类综合评价型问题指向思维的最高层次。教师在提问时要允许学生以自我生活为模型,展开独立判断、辩证分析。
这种由综合型问题引发的深层阅读交流能触及学生情感和灵魂深处,并促使学生再次回顾语篇信息,主动链接旧知,寻求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发展了聚合性思维。
五、对比型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对比型问题指的是教师让学生基于人物、情节、场景,通过对比假设,展开思维的问题。对这类问题,教师要多角度引导,让学生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对已知信息进行改编、重组、再表达,以加深和拓展语篇,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展创造思维。
这种基于人物对比和情节假设地问题,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语篇知识,展开对比、联想、分析归纳、评价等思维活动,在课堂上生成一个深度卷入、思维绽放的教学形态,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