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关键词梳理课文,借关键句体会心情
时间:2021/3/23 22:21:13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605次
3月19日,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低语组的所有老师齐聚三(2)班,共同聆听了郝高明老师执教的研讨课《鹿角和鹿腿》。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遇到危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儿让它丢了命。从而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光图美丽,要讲实用和它存在的价值。课文语言生动,人物心情前后变化明显,易于学生体会。本课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扣单元目标,理解文本特色
郝老师在课堂伊始,就直接出示单元目标: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紧扣单元目标,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是寓言?寓就是“寄托”的意思,即把道理寄托,隐藏在故事之中2.发现什么?发现故事的道理。清晰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这种体裁的文本特色。所以,理解道理成为这节课的重点,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找道理,悟道理,说道理展开。
二、抓住人物心情,感悟故事道理
寓言故事的道理从哪里来?还是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来。这个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小鹿,所以在课堂中郝老师又有关键的一问:朗读课文,读出小鹿的心情变化。这是课文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了小鹿的前后三次心情变化,才有最后的感悟道理。在体会小鹿心情变化的时候,郝老师在指导朗读时,非常重视情境体验,要学生把自己当成小鹿,只有设身处地地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才能感同身受地读出当时的心情。从抓住语气词的“啊”开始,到看到美丽的鹿角时不同心情的词,到看到自己鹿腿时的满心抱怨,教师一步步引导,一步步深入,让此刻课堂中的学生就成为了那只鹿,那只满心喜欢自己的鹿角,又满心厌恶自己的鹿腿的小鹿!
三、复述寓言故事,梳理寓言框架
道理在课堂伊始已经作为一个重点了解了,道理如何出现的也在课堂的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心情变化时深入理解了,接下来郝老师紧扣课后习题的要求,让学生来讲述故事,所以课堂的第三个重点,郝老师放在了复述故事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又为学生搭建了支架,降低了难度。
本次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寓言文体的特点,如何教出寓言的文本特点,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需要思考的方向,带着思考,带着发现,我们继续行走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