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时间:2019/9/18 13:05:08 来源:金坛区城西小学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0282次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诱人的课件,有的只是教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和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整节课,杨老师思路清晰,扶放结合,教态亲切自然,评价、点拨到位,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

1.jpg


1. 紧扣课题,以读促悟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杨老师从“呼风唤雨”入手,让学生理解题目,了解作者后,走进文章本身。教学中始终没有离开主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充分体现了课文的重点。而在学习过程中,每次读都有侧重,在三、四自然段的读文过程中画出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句子,而指名读文过程中,让其他人进行倾听,评价,实现了学生的参与。

2. 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杨老师通过点拨、总结、提升,在不经意间渗透了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

3. 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杨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想开去,而且这个想象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已有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杨老师通过课外推荐阅读《20世纪的100种发明》,能帮助孩子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更好的启发想象。

3.jpg

4. 注意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感悟和运用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要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杨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中表达有特色的语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训练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体会其妙处,并在学习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4.jpg

课后,高语组老师们齐聚一堂,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大家认为,这是一堂扎实、自主的语文课,没有太多的修饰,没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杨老师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刘月明校长指出:“如果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能更加得及时而又有激励性、针对性,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发现’和‘发明’ 两个重点词的理解、区别得更深入些,那么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孙桂霞老师指出:“新的部编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呼风唤雨的世纪》选自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提出要孩子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杨老师在课堂上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适当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会更好。”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