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自成 五月理论学习 (信息)
时间:2025/5/21 8:58:26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05次
教学主体松散交往方式,削弱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跨学科主题学习已跨越了学科逻辑羁绊,不单纯追求单一学科的完整知识结构,而倾向于问题发现、解决中的群体交往、知识共享和策略共谋。其中,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共同体和学生共同体。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科整合,主张以社会现象或问题分析作为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养成、情感培养的方式。这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有跨学科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或问题跨越单一学科局限,进行跨学科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改进的实践路径
1. 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分科学习的限度
从理论与实践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有限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分学科学习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二者相互协同。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主题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科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综合、重组,延伸和提升。然后,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学习中进行拓展、深化,所遇到的问题要在学科学习中分析解决,从而使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分科学习相互协同,既要保持分科学习深度的优势,又要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广度的作用,以此推进学生学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样便解决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既能“跨出去”(跨学科主题学习),又能“跨进来”(分科学习)的问题。
2. 建立师生跨学科主题学习共同体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各学科内容融合的一种发现式学习,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组织单位进行的学科教学活动,在学科教研组之外建立不同学科教师合作共享教研共同体。以共同体的方式聚集不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不同学科中有关联的内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包含这些学科内容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并根据确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建构问题情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要求、方式和环节。在必要时,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合谋”主导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便能从学科视角发现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遭遇的难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合谋”与合作,还需要学生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共同体,学生能见识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进而超越自我个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