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理论学习——曹文华

时间:2025/3/28 16:16:59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286次

学习摘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难题之一二

1. 知识分与融的边界思维,影响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效

如何处理各知识分科与知识跨科关系问题,是影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因素。从知识发展过程的“合—分—合”形式以及知识习得的不同方式看,分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都是一定时期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方式及其价值遵循。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往往僭越学科边界,企图把学习主题所涉学科“一网打尽”,致使学生“什么都学”,结果却往往是“浅尝辄止”;跨学科主题学习经常出现“一家独大”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在多学科融合中出现“复而不合”的现象;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时常面临某一学科教师肩负起“跨”科的教学任务,终因学科互涉内容和范围不够清晰,导致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指导“力不从心”;抑或教师常常困惑于跨学科之后,所涉学科知识是否还要在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再度学习等问题。概言之,这些问题揭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跨越的范围,即跨到何种程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分科学习的边界在哪里?怎样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能“跨出去”(跨学科主题学习),又能“跨进来”(分科学习)?

2. 传统的学习时空形式,制约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生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主题问题,利用所关涉学科知识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在学习内容上,它是多个学科知识的汇聚地,问题所关涉的每一学科都在学生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习方式上,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问题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学习,它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经历和感悟。在学习场所上,师生会围绕学习主题,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工厂、社区等,进行问题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在学习时间上,由于主题问题关涉多个学科,且学习多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实践参与、觉悟,因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

学校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已不能适应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课堂中,“知识性的教学是去语脉化、去场所化、抽象化、中立化的活动,它丧失了现实的具体的客体与语脉,从根本上剥夺了主体在学习实践中同客体世界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我对话的权利”,进而束缚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广度、知识意义理解和学习想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传统班级授课式的教学遵循分科逻辑,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有着严格的序列性和时段性。这种时间结构让教与学活动陷入了单一化、线性化和“去生命化”的教学困境。这说明跨学科主题学习迫切需要改进学习空间和时间,以便在空间上建构能丰富学生参与、体验和交往的场所,以及能充分支持学生沉浸其中的时间,进行深入切身实践、尝试和体悟的教学时空。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