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组教研活动:“比”中趣学,“比”中成长
时间:2024/12/18 21:59:37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80次
12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全体低语组成员齐聚一1班,聆听卜春梅老师执教《比尾巴》一课。
《比尾巴》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这是在第五单元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朗读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把长句子读通顺。《比尾巴》采用的是三问三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课文共四个小节,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卜老师在本节课中做到:
1、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卜老师抓住识字规律,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2、朗读训练,有模有样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朗读是重中之重。在本堂课中,卜老师从指导读好问句“谁的尾巴长?”开始,采用了标红字体和打节奏两种方式指导孩子读出问答的节奏和韵律,孩子们在朗读中,认识到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特征,以及尾巴的不同作用。卜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孩子们同桌练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让问答的韵律在不断重复读中潜移默化地浸润到孩子的语言系统当中,让孩子们会朗读、爱朗读。
3、激发兴趣,创编儿歌
这首儿歌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那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引起了创作的兴趣。课中,当孩子们兴趣盎然之时,卜老师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及时让他们进行模仿创编儿歌。这种“想一想”“仿一仿”“说一说”的形式,以读促说,以说促读,读创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孩子们今后的写话和作文能力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后老师们围绕本课教学进行了研讨,对《比尾巴》这节校内研讨课作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大家认为卜老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