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深似海

时间:2020/10/17 16:02:36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5197次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2020年10月14日下午,带着这份温情暖意,我们一起走进金坛区西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分校郑绪月老师深情满满的课堂《慈母情深》。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是部编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付出,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jpg

郑老师执教这一课时紧扣单元训练重点“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以“鼻子一酸”这一情感线索为切入口,通过抓作者来到厂房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令“我”鼻子一酸的相关语句,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讨论、交流、反复品读,了解到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整日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拮据。可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乐意买书给作者看。若不是慈母情深,母亲怎会如此?

教学中突出重点,郑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四处重点语段进行学习、体会。而对四处文段教学的处理又各不相同,方法灵活多样。

一、场景感悟

郑老师在教学此处场景描写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并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初到厂房”的情景,用情境代入法去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与艰辛。

3.jpg

二、细节感悟——“我的母亲”

这段教学时,郑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三个“我的母亲”体会作者这样表达的妙处,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体会作者在此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用这种手法突出表现母亲工作的劳累,表达我的惊讶和酸楚。同时还补充了《母亲》中的一段话,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母亲的辛劳和“慈母情深”。

细节感悟——“龟裂”

本段教学中,郑老师重点抓住了句中的“龟裂”一词,让学生想象母亲的手,让学生感受母亲工作非常艰辛,挣钱极为不易。用无怨付出的伟大母爱和困苦的现实条件的鲜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支持自己儿子读书的“情深”。

细节感悟——“立刻”

郑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四个“立刻”感受母亲的忙碌,通过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反复写法的表达效果。

三、读写结合

深入学习课文后,郑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用一段话写一写生活中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最终将情感转化为语言,让学生提笔诉衷肠,将自己对文中母亲和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化作暖心的话语深情表达、默默倾诉。

2.jpg

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那浓浓的慈母深情仍然萦绕在我们每个人心间,母亲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期待让我们不得不为之震撼,这体现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向善、向上、向好的家庭发展观呢?

随后,年级组两位教师代表,吴卫国老师、贡振芳老师对本次教学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郑老师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过程流畅,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善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非常值得借鉴。

最后,张立俊校长和老师们交流了如何做“上好部编本教材的合格者”,他提出在教学部编本教材时,要做到“三个关注”:关注课文的主题、关注单元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两个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同时,张校长对本堂课也做了评价及建议,他认为本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流程衔接自然,方法得当,突破了重难点,通过读中悟情,使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并指出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要更具有艺术魅力,恰如其分的课堂语言能使课堂更加的精彩。

一次上课,一次历练;一次交流,一份收获;一次教研,一份成长。我们在研讨中反思、学习、取长补短,用群体智慧增长实践经验。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