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田
时间:2020/10/10 8:04:02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4340次
9月29日下午,全体高语组老师们齐聚一堂聆听了孙桂霞老师执教的《青铜葵花》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高语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这部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与痛苦。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展现人性的光辉。
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导入部分,孙桂霞老师带着孩子们由谈读书的重要性之后揭题,随后以几组图片引出对这一课的学习。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整堂课中,孙老师紧扣一个问题:当你拿到一本书时,最先关注什么?引导学生阅读一本书首先要从封面、作者介绍、内容简介、目录读起,这也是阅读一本书的常用方法。重点引读封面时,要从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入手,获取了封面上的信息,就读懂了一本书的一些内容,勾起读它的欲望。再由读内容提要引出本书的主题:大苦难---大美---至爱,让学生走进主人公青铜和葵花身世的初步了解,再由一连串的问题引出下一个环节:看目录,猜故事。先问学生最想读哪一章节,你认为这一章节会发生什么故事,进行猜测和想象,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猜想,最后截取几个典型片段印证学生们的猜测和想象,再次激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最后留下悬念,吊起读这本书的胃口,这样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同时又挖掘和拓展了课文理解的内涵。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通过个性化的导读,达到了学习这一课的目的。
在课堂最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告诉学生一些读书的要求,要学生有计划的读,读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采用不同方式的读,以便后期的读书交流会上自己有精彩的表现。一堂好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纵观整堂课,孙老师以“导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让学生充当主角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掌握了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激发了读书兴趣,升华了语文学习能力。
课后,高语组老师们齐聚一堂,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贡振芳老师认为:“这节课从课前练习的单篇阅读推测方法到整本书的方法引入,从阅读封面推测出故事的背景,从葵花的资料出示到人物命运的推测,从几个环节衔接比较自然,方法使用比较恰当。孩子的兴趣不断地被激发,推测的方法也在引导中一步步得到落实。”吴卫国老师指出:“指导学生用“阅读封面、扉页————看内容目录——阅读正文——阅览读后记”这种“由薄到厚”的阅读方法来读《青铜葵花》整本书。引导学生关注他们平时忽略的封面扉页、内容目录、后记等部分,引导学生关注作家,就能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选择好书的方法。”最后,吴卫国校长指出:“教师不仅要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传授袭阅读方法,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免疫力,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让阅读发挥其所有积极的作用,真正塑造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