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分校英语组2023年春学期第5次活动
时间:2023/4/6 19:44:50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999次
城西分校英语组2023年春学期第5次活动
理论学习:聚焦英语阅读素养的主题式绘本教学
2023年4月6日,英语组全体教师齐聚会议室,开展“聚焦英语阅读素养的主题式绘本教学”的学习。潘万仪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我们首先了解了阅读素养的基本概念。
其次,大家谈了主题式绘本教学的方法。
一、调整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与文本分析顺序
深度学习倡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并能基于事实与思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王蔷等,2021)。因此,教师要使主题意义的探究方向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在探究题意义的过程中,更好地投入思维与情感,实现深度学习。 教师的初次教学设计是按绘本原有的情节顺序,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展示故事发展的全过程。但最终的教学设计调整了图片的顺序,在学生完成对故事起因的讨论后,直接展示故事结局,从而制造悬念,突出起因与结局之间的反差,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再聚焦细节信息,帮助学生分层次获取事实性信息,理解绘本内容,分析反差的原因。 在整个故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改变了初次设计中的“旁观者”与“局外人”的身份,全身心投入故事情节之中,更好地融入故事,真正成为故事的参与者,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动机。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表所示。
二、基于主题意义,利用故事情节设计问题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应参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在真实情境中出现的真问题才能引起学习者的共鸣、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基于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主题意义与故事情节间的逻辑关系,即故事情节是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 教师在进行文本分析时基于学情,将绘本的主题意义确定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问题链的设计需与此主题意义密切相关。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围绕具体故事情节展开,如:Lily起初是否打扫了房间?最终是否打扫了房间?故事前后,房间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教师请学生基于故事情节对故事人物进行评价。 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中,读前导入、读中学习、读后反思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围绕主题意义展开,并且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情节发展设计阅读问题,最终形成基于故事情节的、指向主题意义的,完整的、结构化的问题链。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链作为绘本故事学习与读后反思的向导,能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探究主题意义。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阶段,做好情节过渡。通过问题链的引导,学生能够从房间的变化、Lily行为与态度的变化、妈妈表情的变化、猫咪休息位置的变化等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故事及人物作出评价。
三、设计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评价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契合主题意义的课堂评价活动,不仅要指向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生活意识的养成,更需要从培育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方式出发,建立三者间的有益联系,让学习真正发生。 最初的设计中,课堂评价活动是请学生为黑板上的Lily脸上贴红点与逐一去掉,修改后的课堂评价活动则是请学生纠正卧室中物品的错误摆放位置。修改后的课堂评价活动围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意识的主题意义,结合绘本故事中的场景描绘进行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了绘本提及的Lily房间的物品陈设贴画,让学生将原本凌乱的物品归位,达到评价学生课堂所学的目的。学生在完成评价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物品摆放的规律与技巧,并将所学用于课后的学习生活中。 最终教学设计的评价活动是关于如何摆放不同物品的思考,与绘本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相关。整理与正确摆放物品是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方面,评价中调整与纠正物品错误摆放的活动具有明确的育人价值,评价方式易于学生操作,评价语言利于学生表达。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体验主人公态度的变化过程,进而达成深度思考与学习。
最后,大家又探究了具体方法。
一.课内出发,匹配融合切入点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英语教材为主,而英语绘本语境真实、图片充满趣味性、语言朗朗上口,成为一种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和拓展材料。通过英语绘本与教材的融合教学,能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用渠道,课堂会呈现更开阔的视角、更饱满的结构。
二、研读绘本,建构融合活动链
课堂上,陆老师整合教材文本与绘本语篇,以“语言线”“思维线”“情感线”串联并建构活动链,将绘本语言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经历由迁移到内化的学习过程,实现目标语言的运用与延展,从而践行英语教学活动观。
三.情感升华,形成融合循环圈
将课内教材学习与课外绘本阅读融合,教学拓展不再碎片化,学生课内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持续的阅读中循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