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小古文,用心也用情
时间:2022/10/14 20:50:09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2443次
10月12日,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低语组的老师们齐聚三(3)班,共同聆听薛家靖老师执教的小古文《司马光》。这一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是文言文《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非常简短,只用了30个字,其中很多还都是动词,却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小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薛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范读、领读,孩子们轻松地把握了词句间的停顿。然后通过自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孩子们越读越有味了。在疏通了文意后,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读出对应的语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越读越流利。
二、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词语
文言文的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孩子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这篇文言文里出现的却是“瓮”,“缸”和“瓮”一样吗?老师先引导孩子看看注释,知道瓮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再相机出示“瓮”和“缸”的图片,孩子就能发现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容器。还有一些词语,像“登”“足”“去”等,老师引导孩子根据前后语境,尝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文中多次提到人物,联系上下文,孩子们准确理解了三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哪些人。在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大家学得津津有味。
三、借助提纲讲故事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回顾了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插图中孩子的表情,想象人物的心理,猜猜人物会说些什么,并尝试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去。在“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基础,孩子们结合文意都能有自己的创造加工,故事讲得挺精彩。
课后,组内老师参加了评课,薛老师的这节课激发了孩子学习小古文的热情,并且教给孩子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三年级是小古文是起始阶段,可以在课余时间适当补充一些小古文,增加孩子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