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品质,构建“思维支架”
时间:2021/10/10 16:53:58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340次
关注思维品质,构建“思维支架”
——城西分校英语组第六周活动
2021年10月8日,陈雨蕾老师在四(3)班执教“Unit3 How many?”,全体英语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课后在办公室进行了研讨。
林崇德指出“思维教学”主要突出的就是思维品质,邢红军指出,中小学“思维教学”的突破口是思维教学内容(能力),实践取向是“方法理解”,在中小学进行知识教学时,要同时进行思维方法与学科方法的显性教学。郅庭瑾提出“为思维而教”,他认为思维能力培养要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最终追求,并贯彻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到英语学科,《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及,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具体到课堂教学,林崇德、胡卫平指出“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包含自主建构与应用迁移,“思维型课堂教学”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思维互动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方法等,通过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认知的结构,以上说明,基于“思维教学”的语篇教学首先是蕴含于英语学科教学中,其内涵是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提炼可见的思维路径与方法,其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认知结构,培育其思维品质。
陈雨蕾老师这节课就注重了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借助于“思维支架”的形成。
陈雨蕾老师帮助学生在语言理解端借助思维支架来知晓文本并深入理解文本,遵循着从表面事实信息的提取到文本深层次信息的反思或评价。陈雨蕾老师学会设计思维培育的决策链,并将其裹挟在显性的问题链中,以此来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分析、概括、评价等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搭建思维链,并串联形成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从思维的准确性逐渐过渡到思维的深刻性。
陈雨蕾老师通过Read and think—Think and choose —Think and say这三个步骤,帮助学生在准确提取语篇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的方式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帮助学生用思维技能解决语篇学习的问题,帮助学生运用思维技能如理解、分析、比较、概括等理解学习语篇,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准确性、灵活性,陈雨蕾老师提供了Ask and answer和Talk in a passage 的方式,这既是对教材中提供的关于表达的“思维支架”的呼应,也是对通过多元表达帮助学生概括语篇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综合信息。在多元表达语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创造性。同时陈雨蕾老师在教学设计关注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多样表达同一话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教材中的对话式语篇走向语段式语篇,以此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陈雨蕾老师一是帮助学生梳理语篇的基本脉络和核心内容, 二是帮助学生把语篇内容按照逻辑进行结构化,三是帮助学生能够在结构化的基础上贯通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进行同一话题的多样貌的理解与表达,以表格、流程图、大纲等非连续文本的形式呈现,因此这类“思维支架”除了指向学生思维准确性的培育,更关注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的建构。
该语篇教学的“思维教学”模型,其实施过程可以提炼为三个“关注”。
(1)关注语篇学习模式(pwp)的丰盈: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技能运用参与到阅读技能运用中,如通过观察图文信息,分析归纳信息,预测语篇内容等;在学习过程中,主题(语篇的文本内容、词汇等)的学习与思维品质的培育互补,如在探究主题过程中,运用话题词汇去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思维图示表达主题等。
(2)关注“思维支架”的运用:在教学决策的制定上,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思维支架”,根据“思维支架”科学设置问题、流程图等,在语言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帮助学生达成语言能力目标、思维品质目标等。
(3)关注“思维图示”的搭建: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科学设置语言任务,在用语言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学习的思维图示,并能实践、优化,深化思维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