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构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的六要素
时间:2021/10/3 22:46:16 来源:金坛西城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943次
探索建构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的六要素
——城西分校英语组第五周活动
2021年9月29日,城西分校英语组开展了一次“建构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的六要素的探索”,由潘万仪老师在五(1)班执教五年级上册“Unit3 Our animal friends”,英语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探讨,总结出一定的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基于英语课程及课堂教学的新视角,建构活力课堂要求师生双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与学的过程,用情意(情)感染对方,随着话题语境(境)的推进,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教师系统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学),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思),探究各种现象间的逻辑联系,促进知识建构。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格(品)形成与展现,尊重学生在思维能力、性格特征、才艺特长及他人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化表现;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及时迁移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综合应用(用)。
情与境:活力课堂中“意”的要素。
活力课堂要求教师善于关注学生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使学习活动在以“意”为特征的课堂常态支持下,立足主题意义探究,推进语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体验语篇语境中的喜怒哀乐,或产生情感冲突,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度内省,并增强其学习英语的毅力与意志。随着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入,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于语境的理解更加深刻,核心素养从而得以提升。
思与学:活力课堂中“知”的要素。
打开思维广角,客观分析事理。课堂中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构筑自身与客观世界以及伙伴关系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教材语境中所展现的现象,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适应性,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伙伴、认识世界,切实体现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增强思维深度,实践真实沟通。“语言与思维不可分割。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都是思维的过程,且都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2021)活力课堂要求课堂上师生的语言沟通都应建立在符合现实生活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逻辑严密、具有深度的思维方式理性分析语篇材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增强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从而增进学生对于教材、教师与课堂的信任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尊重发展规律,架构学法体系。活力课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架构进阶式学法目标、设置递进性思维活动来体现英语学习过程的渐进性与发展性,从而使学生能从易到难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潘万仪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学生,中年级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但仍然离不开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支持。所以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交流合作、笔记摘录、记忆联想、预习复习等更高层次学习方法的获得。
品与用:活力课堂中“行”的要素。
放眼劝人视角,显现师生品格。课堂是学生品格形成的重要基地。活力课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形成特有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已呈多元化的趋势。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接触新的知识,而课堂正是分享这些知识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自选学习方式的机会,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样态。
凸显语用价值,彰显学生品格。活力课堂要求教师能设计更多开放式教育教学空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丰富品格体验。从道德的角度,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从生活的角度,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