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组教研活动:让课堂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摇篮”

时间:2025/5/15 23:24:02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28次

5月14日,下午第一节课,全体低语组成员齐聚二3班,聆听孙桂霞老师执教《祖先的摇篮》一课。

a.jpg

一、识字教学多样化,扎实有效

孙老师在课堂中采用了多样的识字方法:字理识字、溯源识字、动作演示识字、图文结合识字等,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b.jpg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文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等,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再进行拓展训练。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c.jpg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 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