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烽火铸诗魂 家国情怀润课堂

时间:2025/4/10 14:25:41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28次

边塞烽火铸诗魂 家国情怀润课堂

烟花三月,杨柳依依,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高语组齐聚五1班教室,共同聆听王丽君老师执教的《从军行》。

《从军行》是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古诗三首》体现家国情怀的爱国诗,包括两首唐诗,一首宋诗。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写下了大量的的边塞诗,其中包括《从军行》一组七首。课文所选的是其四,也是七首诗中最知名的一首。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03dd88063d08e86d3bd54bcc68304ad

一.地图为引 回顾揭题

课堂伊始,王老师以“边塞诗地图”为引,借助动态课件对比唐代初期与中后期的版图变化,生动地再现诗歌历史背景,随后“画中寻诗”的方式,带孩子复习学过的边塞诗歌,构建起边塞诗群的整体认知框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想象画面 体悟诗情

随后课堂以三个活动—“通读感知 理解诗意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借助资料 体悟诗情”推进教学环节。

王老师先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音韵,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诗歌的情境。通过结合注释,学生逐步理解了诗歌的大意,对边塞征战的环境和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通过圈画景物体会特点、借助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生紧紧围绕驱动任务,紧扣重点字词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为何诗人要写‘孤城’而非‘城池’?‘暗雪山’的‘暗’字藏着什么秘密?”随着王老师抛出“意象解码”任务,课堂转入思辨环节,学生化身“诗词侦探”,从“青海”“雪山”“"玉门关”的地理坐标中,拼凑出广阔苍茫孤寂的边塞环境;借“黄沙百战”与“金甲穿透”的强烈对比,读懂将士们“捐躯赴国难的赤诚”。 环节逻辑清晰,节奏张弛有度,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递进式的任务设计,如同层层递进的台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对比拓展 升华感悟

最后,通过对比品读《从军行》和《出塞》两首诗的异同,在“人未还”、“终不还”中进一步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并相机拓展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感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84dd8f530914989d0d8a6effae8cef8

课后,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从军行》的教学展开热烈研讨。老师们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不同的方法在这里交流,每一次发言都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每一次讨论都让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