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分校英语组2025年春学期第3周教研活动
时间:2025/3/3 20:08:56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14次
城西分校英语组2025年春学期第3周教研活动
寒梅未谢,春意已浓;教海扬帆,心潮逐浪。2025年2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韦华老师在五(3)班执教五下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story,英语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单元主题是谈论家庭地址和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各单元板块分别从语篇、语法、语音、文化等方面围绕Who(人物)、What(交通工具)、Where(居住地点)、How(合理选择交通工具)、why(选择交通工具的原因)等展开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在学习语篇的过程中掌握交通方式及地点类词汇,以及主要句型Where do/does…live?和How do/does … come to school?及其问答,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黄洁琼:
韦华老师首先用歌曲引入交通工具,并通过What vehicles can you see??这一话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交通工具。通过谈论教师的上学方式自然引出本课人物,揭示主题。接着以苏海为主线,带着问题看课文视频并朗读前半部分课文,在看和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逐步达成词汇与相关句型的学习。然后,再次读课文找到其他三人信息,结合地点标注、连线、圈词这三个学习任务,完成课文后半部分的教学。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巩固课文,加深理解,基本达到熟读的程度。
陈雨蕾:
由于本课属于语篇教学。因此,词汇与句型的教学不能脱离语篇和语境,必须始终与课文内容融合,学生在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问答、标注、匹配、圈划等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课文内容。课文的层次比较清晰,主线明确。因此,经过层层铺垫和解析,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填写难度比较适中,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照思维导图,学生也能进行简单的课文复述。
此外,本课中还有涉及到live in和live on的运用,live是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单词了,但是之前一直都是用live in,本课引入live on … Street,需要向学生强调live in和live on的具体用法和区别。
张翠珍:
韦华老师这堂课生动有趣,富有成效。教者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多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了本单元重点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如小组对话、角色扮演、游戏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这些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吴惠娟:
韦华老师整节课教学活动丰富,扎实有效,活动层层递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韦华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歌曲导入,学生齐唱,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环节中,韦华老师先示范,如Let's talk 先介绍自己家庭住址,结合地图,形象直观引出重点句型I come to school by e-bike.学生再小组合作操练句型。文本呈现环节,韦华老师循序渐进的帮学生认读,理清文本层次,主要围绕四个问题:Who? How? Where? Why?细节方面,及时纠正三单comes、lives。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考,敢于提问,综合运用知识,注重语言的输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对话操练,学生学以致用,效果很好。另外,韦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环保话题进行拓展。这一环节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环保意识。
曹婷:
韦华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韦华老师利用关键词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积极语言输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韦华老师通过四个关键词who,where,how和why,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文本框架,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了他们的整体认知能力,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李青:
韦华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自然流畅,以欢快的歌曲导入,从歌曲中的交通工具到韦华老师自己的交通方式,然后到学生的出行方式,层层递进,将复杂内容拆解。韦华老师用who,where,how和why作为线索,搭建起文本脉络,简洁明了。通过地图的呈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near和far from等词汇的使用,为下文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课堂上,韦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语言知识,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