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理论学习——罗燕
时间:2024/10/10 13:14:20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316次
重申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
目前,人们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学习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以及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还存在较大争议。争议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在概念认识上、价值观上和知识观上出现跨学科学习学科立场的式微。
(一)跨学科学习的提出及其本质特征
1. 跨学科学习的提出:“跨学科性”与“学科性”的关系
“跨学科学习”概念首次由英国科学家汉佛莱(Humphreys)等学者于1984年提出,是指学生广泛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6]汉佛莱认为跨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得到发现、拓展和应用。跨学科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情境当中出现的、依靠某一学科领域知识没有办法得到妥善解决的复杂问题。曼西利亚(Mansilla)等人认为,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个或多个学科已建立的专业领域知识和思维模式,以取得促进认知进步的效果,例如解释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或创造一个产品,这是单一学科教学不可能或很难做到的。[7]国内学者对跨学科学习概念的界定,与国外学者基本保持一致。周淑卿指出,跨学科整合是为了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8]夏雪梅认为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响应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涉及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结合、迁移与运用,指向真实学习的泛在性、学科不可分割性。[9]综合上述研究者对跨学科学习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一些共性特征:第一,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掌握。第二,跨学科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需要综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强调“跨学科”特性。
另有研究者认为跨学科学习除了要重视“跨学科”的特性之外,更要重视“学科”立场。曼西利亚认为,跨学科理解深受学科专业知识的影响。[10]斯蒂芬·图尔敏(Stephen Toulmin)指出,“跨学科思想”是学科的“寄生”,只有“在一个学科的世界中,一个人才可能是跨学科的”。[11]钟启泉认为“跨学科”是两个学科结合的同时,又保留各门学科的特征和区别,利用各门学科不同的视角更好地求解某个问题,从而强化“有意义学习”。[12]从这些学者对跨学科学习概念的界定中,也可发现一些共性特征:第一,跨学科学习要保持学科立场,已有学科是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前提。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分科学习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已有的学科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跨学科学习要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跨学科学习不是要抹平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重视不同学科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 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本质特征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跨学科学习的概念界定,可以总结出三点本质特征:第一,跨学科学习与学科学习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共生关系。跨学科学习不是“反学科的”(anti-disciplinary),而是一种“共生关系”(symbiotic relationship)。跨学科学习不仅要保留“学科性”,也要兼顾“跨学科性”。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过分强调或者轻视某一特性。提倡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是以尊重其他学科为前提的,防止在跨学科学习中学科失去了“自我”。第二,跨学科学习的“跨学科性”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停留在学术概念或学科领域层面。杨布拉德(Youngblood)认为,“跨学科性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论)而不是领域(学科边界及其历史和亚文化)来定义”。[13]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既要大胆“跨出去”,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也要不忘“回头看”,在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知识和思维的基础上走向深入发展。第三,跨学科学习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就像学科学习一样,跨学科学习也包含相互竞争和合作互补的学习项目。福斯曼(Fuchsman)指出跨学科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单向流动是从一个主学科流动到另一个学科,但通常不会相互流动;如果是双向流动,则流动是双向的。[14]基于学科立场的跨学科学习,通过主题学习学会知识和能力,将各学科的观点与方法结合起来,学科之间是良性双向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