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理论学习:谢自成
时间:2025/10/15 11:06:23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次
一、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
根据笔者2019 和2023年两轮调查表明,随着课改推进,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认同有所提升,包括学习认同度(4.52>4.37)、开发和实施意愿(4.26>3.83)均显著提升(p<0.05,Likert五级量表),教师普遍意识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育学生素养之需。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真正落地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来自学生素养发展诉求的转变和教师跨学科实践的落地两方面的挑战。
1. 学生素养发展诉求:知识习得转向问题解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 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核心素养”概括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学校实践来看,学生知识学习和素养培育脱节,已经难以承担起保障未来社会期许的知识基础,需要从强调学生“知识习得”转向关注“问题解决”, 才能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诉求。具有真实性、开放性、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打破原有的学科边界,帮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运用跨学科整合知识去探索和适应未来的能力。
2. 教师跨学科实践:分科教学走向跨学科整合
根据笔者2023年对982位初中教师的调查发现,其中主动尝试开展长周期系统性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占 13.75%;主动尝试开发并实施过但效果不太理想的占5.7%;仅在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尝试开展过跨学科教学的占 34.93%;产生过开发的想法但不知如何开发的占 28.21%;没有想过主动开发的占 17.41%。对于未开展过跨学科教学的教师而言,精力不够(86.16%)、难度较大(63.39%)、课时不足(44.42%)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教师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仅关注活动体验(31.2%)、知识主题的拼接,没有内在逻辑关联(20.8%)、目标不明确(20.8%)、虚假跨学科(20.1%)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还是长期“分科教学”带来的理念固着和实践惯性作祟,如何结合新课改提出的“加强 课程关联”的要求,凸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实质,开发深层次、高融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