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单元整体教学,智启数学课堂新篇
时间:2025/10/9 11:31:51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次
深耕单元整体教学,智启数学课堂新篇
——低数组和高数组第四周联合研讨活动
金秋九月,硕果初蕴。为推进“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度研究,探索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9月29日,城西分校低数组和高数组第四周研讨活动在阶梯教室开展。
课堂展示:聚焦单元核心,绽放教学活力
首先,低数组谢自成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谢老师以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为指引,将“用数对确定位置”置于“空间与图形”的单元体系中设计教学:课前通过看阅兵仪式,找士兵位置的情境,唤醒学生对“位置描述”的已有经验;课中借助AI技术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了解数对的由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对中两个数字的含义与顺序规则。整堂课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不仅突破了“数对表示方法”的教学难点,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抽象思维,充分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承前启后、关联整合”的优势。
接下来,由新北区三井第二实验小学的陈赵贤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认识100》。陈老师紧扣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10个十是100”的计数原理。同时,陈老师巧妙融入单元整体视角,将“认识100”与后续“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比一比谁数得快”“估一估物品数量”等互动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数感培养”的核心素养,展现了低年级数学课堂“玩中学、学中悟”的独特魅力。
成果分享:智赋教育未来,探索实践新径
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的董俊老师以《AI+时代 人工智能在常态课中的实施》为题作成果汇报。董老师结合学校实践案例,介绍了AI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几个应用场景,不仅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推送练习,助力“因材施教”落地。董老师强调,AI技术不是替代教师,而是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帮助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与学生思维引导中。
新北区三井第二实验小学的丁志根校长以《智能体赋能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进行交流。丁校介绍了三井二小在数字化管理领域的实践探索,涵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环境创设三大维度。同时,重点讲解AI助教辅助备课、数字人制作、智能体设计、教学小工具应用、AI辅助科研工作,并引导教师开展实操演练,推动数字工具切实服务教学提质。丁校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细节,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智能+数学教学”实施路径。
总结赋能:梳理研究脉络,明确前行方向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蒋敏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蒋老师首先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三大亮点:一是课堂展示聚焦“单元整体”,体现了研究的核心方向;二是成果分享紧扣“智能融合”,契合了“双新”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三是参与教师交流积极,形成了“互学互鉴、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随后,蒋老师结合研究目标,对后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持续深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衔接”“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融合”;二是要进一步探索AI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避免“为技术而技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要”;三是要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提炼,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教学范式。最后,蒋老师鼓励全体成员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细研,推动“双新”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为数学组成员及参会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明晰了“双新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方向。相信在后续的研究中,全体参与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态度,探索教学新路径,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