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学期城西分校英语组第4周活动

时间:2025/9/26 9:57:37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

《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理解与使用》理论学习

 

近日研读了何锋、宫文胜老师关于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解读文章,深受启发。该文系统阐述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及教学实施建议,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指引,更深刻反映了新时代英语教育从“语言工具性”向“学科育人”转型的必然趋势。

第4周(1).jpg

新教材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价值引领”与“整体设计”的深度融合。教材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而是成为涵养品格、传播文化、启迪思维的重要媒介。例如,通过融入中华传统美德、革命文化、生态文明等内容,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理解家国情怀的窗口。这种“无痕育人”的设计,避免了生硬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正向价值观的熏陶。

此外,教材在结构上的模块化、主题化设计,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与递进性。每个单元以“大问题”驱动,围绕主题展开多层次、多模态的学习活动,从理解到应用,再到迁移创新,逐步推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发展。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不仅强化了教学的目标导向,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成就感。

文中提出的“融合意识”与“主题意识”对我触动尤深。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表面的语言点教学,而应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科联系与生活实际,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的贯通、学科与学科的交叉。例如,在教授动物主题时融入科学知识,在讲解颜色时引入美术与情感教育,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思路极大拓展了英语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教材对“学生主体”与“语用能力”的重视,也提醒教师要避免“教教材”的机械做法,转而“用教材教”,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活动,创设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在“做中悟”。

总之,译林版新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工具,更是教育理念的载体。它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在实践中探索更具启发性、整合性与人文性的英语教学路径,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版权所有: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