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华老师六月理论学习

时间:2025/6/9 20:47:58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69次

  学习摘录:判断与衡量的参考系

判断一场活动是不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关键要看讲台的主角是谁。某校组织“春天来了”主题活动,音乐课唱歌、美术课绘画、语文课写诗,看似热闹,实则仍是“各唱各的戏”——学生按学科分工完成任务,就像把红黄蓝颜料挤在调色盘里却从不混合。这种拼盘式活动,充其量是学科的物理叠加。真正的跨学科学习,应该像彩虹出现的过程:阳光穿透雨滴,不同波长的光交融折射,最终呈现全新色彩。

杭州学军小学的数学案例堪称典范。袁小平老师设计的《学会用数据说话》项目中,学生要绘制“校园清凉地数据地图”。他们用数学统计不同区域温度,用地理知识测量空间距离,用语文撰写分析报告,甚至用美术设计可视化图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公式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解释“为什么树荫下比操场凉快”的钥匙;比例尺也不再是课本插图下的数字,而是测量走廊宽度与座位分布的标尺。这种学习,让学生像侦探一样收集线索、像科学家一样分析数据、像设计师一样呈现成果——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融合。

这样的案例揭示出跨学科学习的三大试金石: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在真实情境中发生?是否回归学科本质?某语文课上,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诵古诗,若学生只是被动接受配乐,这仍是单学科教学;但若让学生根据诗意自主选曲、分析旋律与情感的关联,甚至用编程软件合成配乐,语文与音乐、信息技术的边界便真正消融。跨学科不是给教师教案添彩,而是让学生成为知识交响乐的指挥。

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我对跨学科学习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跨学科学习并非简单的学科拼凑,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真实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自然融合。

文中 “拼盘式活动” 与 “彩虹形成” 的比喻,生动点明了伪跨学科与真跨学科的区别。杭州学军小学的案例则直观展现了跨学科学习的魅力。学生绘制 “校园清凉地数据地图” 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不再孤立,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这使我意识到,跨学科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学习的三大试金石为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探索,回归学科本质实现知识融合,才能真正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价值。在未来的学习与教学中,我会积极践行跨学科理念,努力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更多知识交融的 “彩虹时刻” 。

 image.png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