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自成 四月理论学习 (pbl)

时间:2025/4/4 9:04:18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28次

当代小学生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理解

1. **节日活动:扫墓与踏青**

   - **扫墓祭祖**:知道清明节要去扫墓,为逝去的亲人献花、清理墓地,但可能不太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更多是跟随家人参与仪式。

   - **踏青游玩**:认为清明节是“春天的节日”,可以春游、放风筝、荡秋千,甚至和同学分享踏青的趣事。


---


### 2. **传统习俗:食物与自然**

   - **特色食物**:南方孩子可能知道要吃青团(艾草糍粑),北方孩子可能了解“寒食”习俗(如冷食),但未必清楚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介子推传说)。

   - **自然观察**:老师或家长会提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知道这是播种的季节,与春天的生机相关联。


---


### 3. **文化意义:模糊但直观**

   - **纪念与感恩**:通过故事或动画(如《清明》古诗)知道要“怀念先人”,但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孝道传承”或“生命教育”。

   - **节气认知**:部分孩子知道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天气变暖、雨水增多,适合植物生长。


---


### 4. **情感体验:混合性感知**

   - **严肃与欢乐并存**:扫墓时感受到庄重氛围,但踏青时又觉得节日“有趣”,可能对两者的联系感到困惑。

   - **对死亡的初步思考**:有些孩子会问“人为什么会死”“祖先去了哪里”,家长常以“变成星星”等比喻解释,帮助他们接受生命循环的概念。


---


### 5. **学校教育的影响**

   - **手抄报与古诗**:通过制作清明节主题手抄报、背诵杜牧的《清明》古诗,了解节日的基本符号(如柳枝、菊花、细雨)。

   - **生命教育课程**:部分学校会结合清明节开展“珍惜生命”“感恩家人”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


### 孩子的常见疑问:

   - “为什么清明节总是下雨?”(结合古诗和气候解释)

   - “祖先真的能收到我们烧的纸钱吗?”(家长常以“表达心意”回答)

   - “为什么清明节又是开心又是难过?”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苏ICP备06023074号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7号   电话0519-82851227 邮编:213200   

扫码关注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