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3月学习理论
时间:2025/3/27 8:48:26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150次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与学习方式,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学习和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种教学。它是一种面向真实问题,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的学与教的方式。在学校中,项目化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用驱动性问题(任务)牵引、以项目成果为导向、以学习支架为支持手段等学习要素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拓展教材中的相关学习内容,形成新的经验单元,进一步优化学与教的过程。
二.基本特点
1.真实的问题解决
项目化学习围绕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展开,这个问题是实际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真实性有两重理解,一是真实世界中会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二是基于儿童的经验,在儿童的认知中,需要解决的情境化问题。
2.探究的活动过程
要求儿童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等阶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合作的学习形式
小组协作是最常见的形式。小组成员边交流边讨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调整研究方向,解决出现的过程性困难,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
4.多样的学习成果
有别于一般活动教学,学生最终会形成一个或一系列产品,这些作品表达主题多样、内容自由、样式多种,如图片、音频、视频、戏剧表演、实物模型、文学作品等,充分体现儿童学习的个性化表达,更好地阐释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主要特征
1.以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习目标
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调动全部的知识、经验、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得成果,有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2.以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启动和引导学习
驱动性的问题(任务)贯穿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在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像专家那样去思考、实践,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真实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关系的理解,是深度理解的学习。
3.学习过程具有探究性
需要学生持续探究,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深度学习体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学习成果具有更强的迁移性。
4.学习成果是明确的可公开展示的
以学生公开的学习成果来评判其学习质量,学习成果能够反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还可以通过成果的分享,共享学习经验,丰富彼此的学习经历。
5.重视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从制定计划开始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过程诊断和反思,持续地修改和完善学习。公开展示的学习成果也会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反思,甚至重新设计和重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元认知的发展意义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