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理论学习岳楠老师
时间:2024/12/16 14:49:26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525次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从何而来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学科和学习构成的组合式词汇,跨学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伍德沃斯于1926年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会议上公开提出,主要面向的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跨学科研究。一直到1937年,霍普金斯出版的《课程统整:理论与实践》使得课程整合正式进入课程领域,并开始形成关于知整合的知识中心、儿童中心与社会中心的三大取向。到20世纪后期,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深化,强调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开展广泛的主题研究。由此,跨学科主题学习便成为一种典范推广开来。
二、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 传统学科学习
首先,传统的学科学习强调掌握知识记忆信息训练技能,导致教学内容间缺乏横向联系,使学生形成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忽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结,使学生难以基于经验自身建构对内容的深度理解,实现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迁移与应用,而跨学科学习解决了此类矛盾。
另外,没有一种素养的发展,专门依赖于一个学科,素养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需要跨学科的方式来培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被称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正确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义:以素养培育为指向,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念、思维方式与方法等去学习主题,考察与探究主题之下问题的一种兼具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其既可以应用在学科课程中推进对学科特定育人价值的实现,也可以应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其他校本课程中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学科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所强化的是以跨学科学习的方式推进本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专业特色的消解,而存在于综合实践中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等则更直接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征: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主要是指跨越学科边界以及联结学校学习与生活世界。
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展开真实的实践,获得具备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提倡以“用”的方式去“学”,基于实践,运用与行动理解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并实现迁移与运用。
开放性,主要指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动态调整和灵活生成,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探究设计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