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息梅老师九月理论学习
时间:2024/9/10 16:26:40 来源: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 字体显示:大 中小 阅读:848次
学习笔记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有“回家”的意识,“回家”就是回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科素养的落实。我们讨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在学科范畴内的课程模块,“学科+”是在激活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个”学科的复杂问题,旨在提高“这个”学科的素养。如语文课标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脚点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是小小气象员”紧紧扣住“怎么说得明”,“诗行某地”落脚在诗歌的欣赏和尝试创作,都是既让人看到“跨出去”了,也没有迷失方向。
二是多学科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这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10%课时不同于90%课时的地方。方法论的知识也是重要的知识,世界本身是整体的、复杂的,只是我们习惯用分割、孤立的方式来认识它,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常常不适应,尤其是不适应它的变化。现在用10%的课时培养学生复杂思维的能力,应该“种瓜得瓜”。“复杂性”这个词意味着“被连接”“编织在一起”。法国著名哲学家埃德加·莫兰关于整体性思维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有意义的。复杂性思维重在用“连接”的方式,多学科聚焦同一问题,就是用“连接”的方式解决问题,重在培养整体性、复杂性思维。
三是主题意义的体悟。主题都是有价值意蕴的,仅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表述看,一些主题范畴指向“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都包含了明确的育人要求。因为是在“做事情”过程中体会到的,所以其价值不仅在“知道”,而且在“领悟”。怎么证明学习目标落地了呢?其主要的方式是表现性评价。崔允漷教授等提出:“评价表现化,即以表现评价为支架引领并考量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实践,让核心素养培育过程‘可视化’。”从案例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基本围绕事情(东西)做得怎样、怎样做成这个事情(东西)而进行的。